(好文推薦)手機市場價格策略揭秘!
通信世界旗下公眾號“融合時代”
融合時代微信號:CWWEEKLY
中國移動集團公司/巫穎輝
5月29日,雷軍為小米4出貨量過千萬開了香檳,這也是小米第五款出貨量破千萬的手機單品。小米產品的熱銷帶動一批手機廠家競相模仿,“小米模式”、“互聯網營銷”都遭熱捧,在手機價格制定上,更是以小米產品為競品,“低1元”策略屢見不鮮。以OPPO、ViVo為代表的傳統(tǒng)手機廠家,通過在國內三四級市場的攻城略地,以并不突出的手機性價比在市場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;與此同時,以高昂的價格橫掃全球市場的蘋果手機業(yè)績也再創(chuàng)新高。
那么,手機廠商究竟是基于哪些因素進行產品定價的?他們如何定價才更合理、更合乎市場需求呢?
終端銷售出現新勢力
在中國移動通信行業(yè)的起步階段,手機尚未進入普通消費者群體,當時的終端多為歐美、日韓品牌,市場規(guī)模有限且進入門檻較高,手機價格高且彈性很?。煌瑫r該時期由于手機銷售渠道也剛剛起步,市場競爭不充分,手機價格管理面相對較窄,管理難度相對較低。
進入21世紀后,手機國產化的進程加快,手機價格快速降低,并帶動手機市場快速普及,市場規(guī)模不斷擴大;但手機銷售渠道仍舊單一。國際品牌廠家為維持自身品牌定位及利潤水平,對市場價格進行較為嚴格的管控;而國產品牌為了在市場上爭得空間,只能通過更大的價差空間吸引渠道商開展銷售,造成產品倒貨、竄貨現象較為突出,自身品牌難于樹立,利潤水平較為低下。
2009年,中國市場開始進入3G時代。終端制式的差異化決定了選擇手機終端必須選擇不同的網絡服務,運營商開始深度介入終端營銷過程中,終端定制、終端補貼、渠道終端酬金成為運營商撬動終端廠家、渠道商的主要手段,運營商成為左右市場走勢、市場價格的關鍵因素。運營商渠道份額的快速攀升,導致傳統(tǒng)銷售渠道受到較大沖擊,大規(guī)模倒貨、竄貨出現,帶來終端渠道秩序的大動蕩。
現在,終端銷售渠道開始出現了一股新勢力,他們通過嚴格的價格管理,帶動廠家直供線上、線下渠道,并開始成為一股不容忽視的新型力量,如線上的小米、榮耀、大神、一加,以及線下的OPPO、ViVo等。
中國手機市場是完全競爭市場
中國目前已成為世界手機生產中心,其手機市場情況復雜:不僅生產廠家包括國際、國內等諸多終端企業(yè);同時還存在家電賣場、手機連鎖渠道、手機獨立店、線上商城等許多手機公開銷售渠道,與歐美國家以運營商捆綁銷售為主的市場形態(tài)存在明顯區(qū)別。
眾多的手機生產廠家與手機銷售渠道,造就了中國手機市場的充分競爭局面。在目前完全競爭市場里,手機生產廠家與大型分銷渠道為維持整體產銷鏈條的利益合理分配、延長機型生命周期、提升產品利潤水平,通常會對手機市場價格進行全生命周期的合理調控,以確保整體市場秩序的平穩(wěn),實現手機銷量與利潤水平共同最大化的目標。
影響手機價格的硬件因素
要想分析手機市場的價格管理手段,先要分析手機的硬件構成。一部完整的智能手機通常包括通信、射頻、處理、外設、電源管理五個主要模塊(如表1、圖1所示)。
表1手機各模塊器件構成
圖1手機硬件結構
隨著智能機的發(fā)展,手機生產的核心上游硬件提供商逐漸分化成三類企業(yè):一是手機關鍵元器件提供商(主要指芯片提供商),目前主流芯片廠商有高通(QualComm)、美滿(Marvell)、聯發(fā)科(MTK)、展訊、華為海思、大唐聯芯等;其他關鍵元器件還包括屏幕、手機存儲、電芯等。二是手機方案設計公司(Design House),如龍旗、聞泰、鼎為等企業(yè),它們?yōu)槭謾C廠商提供整體的手機生產設計方案,并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。三是手機生產代工企業(yè)(ODM/OEM),以富士康、偉創(chuàng)力、華寶通信等為代表,它們根據需求單位的設計方案進行來料加工、原材料代采加工等。上游硬件提供商的共同努力帶動了手機產品的快速更新換代,讓各種新機型不斷涌現,形成了當前手機市場繁榮的局面(如表2所示)。
因此,除了各廠家不同規(guī)模帶來的硬件采購價格差異、品牌差異外,產品不同的硬件規(guī)格、設計方案、生產方式,也對具體機型的成本影響巨大,并成為影響產品上市價格的關鍵因素之一。
表2歷年在銷手機型號列表(數據來源:賽諾監(jiān)測數據)
不同銷售渠道造成價差空間需求的差異
目前中國市場手機的渠道銷售策略主要分為三類:一是以運營商渠道為核心,兼顧運營商合作社會零售渠道,依靠運營商政策開展捆綁銷售的渠道策略;二是以社會零售渠道公開銷售為主,依靠產品價差開展裸機銷售的渠道策略;三是以廠家直供專賣店為主,依靠產品價差及部分運營商政策開展捆綁及裸機銷售的渠道策略(如圖2所示)。
此外,手機渠道還可分為線上線下渠道,其中線上的電商渠道因其全程全網特性發(fā)展迅速,目前已形成以京東和蘇寧等網上商城、淘寶廠商旗艦店、廠家自建商城等形式并存的市場格局,其銷售份額快速提升,到2013年電商渠道銷售份額已接近約13%。
圖2手機銷售渠道
不同渠道策略因渠道層級、渠道類型的差異,對產品價差空間的需求也存在較大差異。線下傳統(tǒng)社會渠道對一線品牌產品的價差空間需求約25%,二三線品牌則可能至30%~40%,個別新品牌需求甚至超過50%。線上電商渠道則因渠道層級的減少,對不同機型采取不同運營策略:以走銷量、提形象為主的機型,可以按運營成本進行銷售,價差空間需求維持在5%~10%即可;以獲利為主的機型其價差空間需求則可高達15%~30%。(如表3所示)
表3電商渠道價差空間需求表
三種定價策略的特點解析
作為手機廠商,在對上市手機進行定價時不僅需要考慮諸多現實因素,還需要采用一定的科學手段,目前常見的手段有3種。
第一,成本定價策略。成本定價是手機廠家最經常采用的定價策略:根據產品成本預留一定利潤空間后上市銷售,后續(xù)隨著銷售規(guī)模的擴大、硬件成本的下降,產品生產成本逐步降低,手機生產廠家從提高產品競爭力角度考慮,對手機銷售價格進行調整(如圖3、圖4所示)。
該模式下需要特別關注手機調價對廠家利潤、渠道秩序帶來的可能影響:一是手機調價造成現有渠道庫存產品成本過高,需手機廠家進行綜合平衡,比如通過渠道返利的形式彌補現有庫存產品的成本差異等;二是調價政策分區(qū)域實施時間存在差異,可能造成不同地區(qū)之間的價格差,從而造成產品的非正常流動,影響整體銷售秩序;三是返利政策的不一致性,手機廠家通常會針對不同規(guī)模渠道商提供不同的價格策略、返利政策,造成不同渠道之間的價格差,從而導致產品在不同渠道之間的非正常流動。
圖3手機傳統(tǒng)價格管理策略
圖4成本定價策略
第二,利潤定價策略。強勢品牌手機廠商因產品品牌積淀,在市場上有極強競爭力,且所處市場區(qū)間的競爭相對緩和,廠家常通過高定價方式,維持產品較長的生命周期及較高的利潤水平。僅在其新替代產品上市后,為給后續(xù)產品騰出市場空間,才對產品價格進行調整,快速進行清尾(如圖5所示)。
該策略一般為市場領先品牌所采用,如蘋果因其產品機型較少、市場接受度高,就采用了這種定價策略。以蘋果4S為例,蘋果4S自2011年10月14日上市、2012年1月13日進入中國市場以來,一直維持5288元(16G版)高價進行銷售,直至2013年9月11日蘋果公司發(fā)布iPhone5新品,蘋果公司宣布停售16G、32G、64G版4S,才以3288元開售8G版4S,并通過提供渠道庫存價保費用的形式,幫助渠道快速清理原有庫存產品。
圖5利潤定價策略
第三,錨定定價策略。該策略主要是針對市場上競爭對手的某一款機型,制定針對性的價格策略,并按照一定的價差進行價格綁定,根據競品價格隨時調整產品價格(如圖6所示)。
以小米手機為例,小米手機在上市前通常會錨定某一市場熱銷的手機型號,并宣稱小米在產品性能方面與錨定產品的一致甚至優(yōu)勢,而在價格上則采用遠低于錨定產品的策略,形成產品性價比非常突出的印象,從而贏得市場競爭優(yōu)勢。在產品上市后,價格卻不會隨著原料成本價格降低、規(guī)模成本降低等進行調整,而是維持上市價格不變的策略,從而在后期獲得銷售利潤,彌補前期低價上市損失,獲得銷量與利潤的共贏。
圖6錨定定價策略
價格管理勢在必行
科學的定價策略、有效的價格管理不僅有利于企業(yè)的利潤獲取、持續(xù)經營、規(guī)模擴大,也有利于整個產業(yè)的健康發(fā)展。
首先,有助于擴大市場規(guī)模。價格管理不僅可以增強手機生產廠家及渠道商的利潤,還可以維持良好的市場秩序,延長產品生命周期。渠道商銷售利潤預期明確,可減少因竄貨、競爭等帶來的跌價損失,獲得更多的銷售利潤;還可延長產品生命周期,帶來手機生產廠家在手機研發(fā)、規(guī)模成本等方面的成本下降,從而獲得更多的銷售利潤。
反之,價格失控產品將導致渠道庫存跌價風險高,銷售積極性不高,進而導致產品生命周期縮短,整體銷售業(yè)績難于完成,廠家產品研發(fā)投入、市場投入等無法收回,造成經營業(yè)績惡化。
因此,良好的市場秩序有助于產業(yè)鏈各方的共贏發(fā)展,形成良性循環(huán);反之,惡性競爭短期內會帶來消費者利益的增加,但從長期來看,傷害產業(yè)鏈后反倒造成產品減少、價格升高等后果。
其次,有助于產品質量的穩(wěn)定和提升。有效的價格管理,可以保證產品質量好、市場口碑好的廠家獲得更多的競爭優(yōu)勢,防止其因陷入市場價格戰(zhàn)而無暇顧及產品質量的提升,進而導致產業(yè)的惡性競爭。
最后,有助于產業(yè)的創(chuàng)新和發(fā)展。價格管理可防止“劣幣驅逐良幣”,推動手機廠商通過新產品、新技術的應用獲取市場競爭優(yōu)勢和高利潤收益,并引導產業(yè)鏈加大對新技術研發(fā)的投入,從而帶動整體技術水平的發(fā)展;而低價競爭則會傷害技術優(yōu)勢企業(yè)的獲利空間,造成廠家在技術發(fā)展方面投入的減少。
總之,適合的就是最好的。中國手機市場容量巨大、市場參與者眾多,在充分市場競爭環(huán)境下,市場無形的手將給廣大消費者帶來更加豐富的產品、更加優(yōu)異的使用體驗,手機在價格上也必然會面向不同層次的消費者,提供不同的選擇。最終市場的贏家,將是結合市場發(fā)展態(tài)勢,找準自身定位、找到適合的營銷模式,并切實進行貫徹落實的經營者。
提示:嘗試在公眾號回復你關注的關鍵詞如“手機市場”。
↓↓↓閱讀原文進入“通信世界”微社區(qū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