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美一区精品二区三区|不卡国产丝袜在线观看|亚洲色中文字幕无码av|欧美色综合高清视频在线|亚洲欧美日韩丝袜另类一区|无码国产手机在线a√片无|国产精品主播福利大秀小视频|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动图

音樂手機涼了,被它“殺死”的MP3還有人記得嗎?!

2021-01-26 12:22:41  閱讀:-  來源:
音樂手機涼了,被它“殺死”的MP3還有人記得嗎?

你的第一首歌,是用什么聽的?

音樂手機涼了,被它“殺死”的MP3還有人記得嗎?

今年是Walkman系列誕生40周年,也是隨身聽誕生的40周年。習慣了云音樂會員的我們可能很難再想起,從隨身聽里挑出絞了的磁帶,這事兒能有多煩人。

音樂手機涼了,被它“殺死”的MP3還有人記得嗎?

在海外流行文化中,Walkman改變了幾代人的娛樂方式。但這個歐美日韓的流行文化符號,卻并不是80、90后記憶的全部。中國人的聽歌歷史,不光被遠隔萬里的商業(yè)戰(zhàn)爭所左右,還在這片土地上,生長出了自己的獨有的特殊產物。

“星爵的隨身聽”

別誤會,盡管Sony是無可爭議的隨身聽之王,但你記憶中的錄音帶,其實是飛利浦公司發(fā)明的。

音樂手機涼了,被它“殺死”的MP3還有人記得嗎?

磁帶存儲本身并不是一個新點子。以開盤機為代表的“磁帶錄音機”,早在二戰(zhàn)時期就被德國人搞了出來。在后來通行的磁帶格式誕生之前,唱片巨頭美國勝利公司,也比飛利浦更早發(fā)明出了“盒式磁帶”。就連播放時長都很接近,只是體積大得多。

音樂手機涼了,被它“殺死”的MP3還有人記得嗎?

直到1962年,飛利浦才發(fā)明出了后來為人熟知的“卡式錄音帶”,并同步推出了第一臺錄放機。但不知怎地,索尼居然成功說服了飛利浦,讓后者放棄了躺在家里收權利金的想法。飛利浦最終免費開放了卡式錄音帶的使用授權。這種結構緊湊,錄音長度合理,音質還不算太差的格式,成為了我們今日所熟知的錄音卡帶。

可隨身聽的出現(xiàn),比卡帶足足晚了17年。

音樂手機涼了,被它“殺死”的MP3還有人記得嗎?

1979年7月,索尼推出了TPS-L2,也就是初代Walkman。對今天的讀者來說,“星爵的隨身聽”這個身份,大概更為人熟知。除了播放、快進/倒帶這種基礎功能外,索尼還為它添加了一個橙色的按鈕。按下去即可讓它切換到內置麥克風收音模式,聽者不必摘下耳機,也可同旁人交談。這個酷炫的設計,不僅在當時獨樹一幟,即使是后續(xù)的諸多模仿者中,也鮮有產品學到。

音樂手機涼了,被它“殺死”的MP3還有人記得嗎?

好玩的是,第一批生產的TPS-L2,艙蓋上印的并不是Walkman字樣,而是Stereo(立體聲)。當時它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商品名,叫法亂七八糟。Walkman這個名字,直到1980年底才被統(tǒng)一下來,印到倉蓋上去。

音樂手機涼了,被它“殺死”的MP3還有人記得嗎?

Walkman系列的爆紅之路開始了。據事后統(tǒng)計,Walkman第一年賣掉了100萬臺,前十年的銷量累計到了5000萬臺,而僅僅三年后,這個數字就變成了1個億。在1979-1999年間,索尼的Walkman,加上松下、愛華、夏普等跟進的日系廠商,幾乎是躺著賣了20年。

音樂手機涼了,被它“殺死”的MP3還有人記得嗎?

隨身聽也不斷進化細分。高端產品不僅在音質方面大為進化,功能和設計也都令人嘆為觀止。比如上面這臺愛華 HS-P02 ,帶有自動翻面杜比降噪功能,側邊按鈕還可以快速定位到每首歌的開始處,不用隨緣倒帶,堪稱隨身聽時代的一大黑科技。

音樂手機涼了,被它“殺死”的MP3還有人記得嗎?

當然索尼自己玩的更High,什么防水機身、雙卡槽、太陽能供電……機身也被壓縮的極小,最夸張的WM-20播放器,已經跟磁帶盒本身差不多大了。

音樂手機涼了,被它“殺死”的MP3還有人記得嗎?

唯一的問題是,他們對當時的國內大眾來說實在是太貴。即使是相對廉價的后期產品,也要接近22000日元左右,按當時匯率約合人民幣1800塊,高端型號甚至能再漲一倍。這些動不動就要干掉普通人幾個月工資的產品,注定只能是土豪的玩具。

要讓隨身聽成為街頭流行,還是得靠山寨的力量。

復讀復讀機

隨身聽本身的技術并不復雜,仿制起來也很容易。但為了節(jié)約成本,國產隨身聽大多都是塑料外殼的“傻大個”,遠遠不如進口品牌來得精致。降噪措施和音效幾乎沒有,時不時還會絞帶。最麻煩的是電池也不耐用。把5號電池摳出來,用牙咬兩下再放回去,估計是不少人都用過的應急技巧。

音樂手機涼了,被它“殺死”的MP3還有人記得嗎?

那時候的國產隨身聽魚龍混雜,今天還能留下名字的,大概只有雷登、金業(yè)等少數幾個。好笑的是,雷登的英文商標,用的居然是日語“おはよう”的錯拼,這個小細節(jié),大概也能反映出當時廠方的某種心態(tài)。

它們唯一的優(yōu)勢是價格便宜。國產版本的隨身聽,價格往往只有進口品牌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。到了生命末期,有些山寨隨身聽甚至能達到2位數的超低價。即使是縣城的小文具店,也能在貨架擺上幾臺。

音樂手機涼了,被它“殺死”的MP3還有人記得嗎?

如果說80年代的音樂記憶,還跟日本廠商分不開的話,90后很多人的第一款磁帶機,恐怕還得感謝一位中國人。1991年,中國機電專家鐘道隆少將,發(fā)明了“計算機語言學習機”。

音樂手機涼了,被它“殺死”的MP3還有人記得嗎?

在原來磁帶機的基礎上,增加了處理器和存儲芯片,可以不斷重復錄音中的關鍵部分,而無需反復倒帶重聽。還可以反復對比播放磁帶錄音和用戶讀音,讓使用者不斷改進、模仿。

音樂手機涼了,被它“殺死”的MP3還有人記得嗎?

沒錯,“人類本質”復讀機,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中國發(fā)明。為了讓更多人學好英語,鐘少將后來將專利公開,無償授權給大眾使用。而各種價格低廉的復讀機,也因此成了不少90后的第一臺播放器。

鐘老先生大概沒想到,自己的發(fā)明,最后會以一個段子的形式保存到今天。而從復讀機到小霸王,借著學英語的名義夾帶娛樂,大概是這代人某種意義上的共同記憶。

音樂手機涼了,被它“殺死”的MP3還有人記得嗎?

音樂手機涼了,被它“殺死”的MP3還有人記得嗎?

音樂手機涼了,被它“殺死”的MP3還有人記得嗎?

音樂手機涼了,被它“殺死”的MP3還有人記得嗎?

時間很快來到了2000年附近,喬布斯就要展示那個神奇的白色磚塊。在萬物皆可數字化的千禧年里,英語教材附送的課文磁帶,即將成為模擬時代留下的最后一絲殘響。

音樂手機涼了,被它“殺死”的MP3還有人記得嗎?

千禧之聲

索尼大概做夢也沒想到,埋葬隨身聽時代的iPod,起源于東芝實驗室里的一個不知用途的發(fā)明。

音樂手機涼了,被它“殺死”的MP3還有人記得嗎?

2001年6月,蘋果和東芝的人坐在一起開了場例會。會議結束后,東芝的工程師們提到了一件小事:他們試制成功了5GB、硬幣大小的微硬盤,但并不知道能拿來干什么。主導iPod開發(fā)工作的魯賓斯坦立刻意識到了它的潛力:有了它,iPod就能把1000首歌塞進口袋。

東芝研發(fā)的這塊微硬盤,令后來的iPod容量遠遠超過了當時的競爭對手。巨大的容量,加上易于使用的操控方式,讓這款售價高達399美元的播放器一炮而紅。磁帶機,準確來說,是一切需要插入介質才能聽歌的隨身聽,都被iPod掀起的潮流迅速埋葬了。

音樂手機涼了,被它“殺死”的MP3還有人記得嗎?

歷史的有趣往往在于分叉之處。事實上,索尼并非對數字化趨勢毫無知覺,甚至在某種意義上是先驅。

音樂手機涼了,被它“殺死”的MP3還有人記得嗎?

早在1987年,技術力旺盛的索尼就以磁帶為介質,做出了數字形式存儲的DAT格式磁帶。它能以16bit,44.1/48/32KHz的規(guī)格記錄音頻,音質甚至比后來的CD還高。

音樂手機涼了,被它“殺死”的MP3還有人記得嗎?

可惜,因為價格過于高昂,DAT在民用市場上的推廣工作幾乎失敗。但它的高音質,和可以無損拷貝的特性,卻深受各路專業(yè)人士的喜愛。DAT的后續(xù)發(fā)展日趨專業(yè)化,最終成為了不少音頻制作中的母帶標準。

音樂手機涼了,被它“殺死”的MP3還有人記得嗎?

除了小眾的DAT,索尼還曾大力開發(fā)以CD和MD為載體的隨身聽。盡管最終仍然沒能抵抗住iPod為首的閃存播放器的沖擊,但卻誕生出了MZ-E10和Q017-MD1,這兩款Walkman工業(yè)設計史上的巔峰之作。

音樂手機涼了,被它“殺死”的MP3還有人記得嗎?

MZ-E10于2002年發(fā)布,是索尼MD播放器的10周年紀念作品,整機用鎂合金壓鑄而成,比兩塊MD盤疊在一起還要小,只有55g,是當時最輕薄的MD單放機。直到04年2月,記錄才被松下的MJ97所打破。

音樂手機涼了,被它“殺死”的MP3還有人記得嗎?

在此基礎上,更夸張的Q017-MD1通體換用了鈀銀合金,就連線控都不例外。如果愿意加錢,甚至還可以給外殼鍍金。索尼在宣傳材料中不無得意地寫到,鈀銀合金及S形曲線的設計,可以“忠實地再現(xiàn)效果圖般美麗的外表”。即使在14年后的今天隔著屏幕,也依然能感受到這款產品的逼人貴氣。

音樂手機涼了,被它“殺死”的MP3還有人記得嗎?

當然……同樣逼人的還有價格。這款Q017-MD1于2005年發(fā)布,預定報價高達189000日元,合人民幣14400元。如果要鍍金,還要再額外支出5600塊。不管在當時還是現(xiàn)在,花2萬塊錢買一臺電子設備,可都是結結實實的一筆巨款。

CD和MD播放器,在國內的流行時間似乎并不長。他們還沒來得及在國內站穩(wěn)腳跟,就在MP3的大潮下迅速垮塌了。但進入MP3時代,Walkman依舊貢獻了不少經典設計:

音樂手機涼了,被它“殺死”的MP3還有人記得嗎?

(索尼 NW-M505 “口紅”)

音樂手機涼了,被它“殺死”的MP3還有人記得嗎?

(索尼 NW-S703F “魚雷”)

音樂手機涼了,被它“殺死”的MP3還有人記得嗎?

(索尼 NW-E403 “香水瓶”)

這些設計水準極高的產品,成了不少索粉在MP3時代的經典回憶。不過跟隨身聽時代一樣,MP3的真正普及,還得等到國產出手。

Made in China

跟隨身聽時代一樣,國內廠商的介入,讓MP3的價格經歷了從2000到200的斷崖式暴跌。在索尼的高端產品依然賣到接近2000元的時代,國產MP3不僅開始配備彩屏,價格也只有索尼的4分之1。這些產品音質上或許尚有差距,但總算擺脫了粗制濫造,開始有了自己的品牌,朝著本土的方向迅速生長。

音樂手機涼了,被它“殺死”的MP3還有人記得嗎?

2005-07年間,MP3的洗牌速度令人瞠目結舌。2005年,128M的MP3還能賣到500左右的中高價位,等到2007年,同價位的國產貨,已經換上了一水的2吋TFT。而之前128M的播放器,已經淪為了78塊的清倉貨。

音樂手機涼了,被它“殺死”的MP3還有人記得嗎?

魅族的miniplayer大概算得上MP3中后期的國產翹楚。盡管白色正臉+金屬后殼有模仿iPod之嫌,但這時候的國產MP3已經開始朝著視頻方向進化。魅族給Miniplayer塞進了一塊2.4英寸的彩屏,還能看特定格式的視頻。不差的外觀加上當時算是全面的功能,讓它成了不少老魅友心中的經典之作。

更多人有印象的,大概是電腦城里鋪天蓋地的藍魔、紐曼和臺電。這些播放器多數都長得差不多,最開始是鍍鉻的塑料按鈕,后來換成了看著挺酷的電容觸摸按鍵,送的耳機也大多是能響而已的廉價貨。但跟時不時絞帶的隨身聽相比,沒有多少機械結構的MP3,已經算穩(wěn)定許多了。

音樂手機涼了,被它“殺死”的MP3還有人記得嗎?

跟MP3一起擴張的,還有撥號上網。盡管網費和電腦仍然不便宜,但百度MP3+迅雷這對黃金組合,迅速取代了曾經的盜版帶和打口碟。即使家里沒網,絕大多數柜臺也能代為下載,按曲或者容量收費。5塊錢拷滿2G的MP3,大概是許多人的第一次“內容付費”經歷。

音樂手機涼了,被它“殺死”的MP3還有人記得嗎?

當然,這些歌基本全是盜版產物。索尼曾經遲遲不肯放棄CD和MD這些存儲載體,也正是出于對盜版泛濫的極大擔憂。

當年MP3的廠牌們如今去向不一。OPPO今天已經成為國產手機翹楚,魅族則在Others類別中苦苦掙扎。曾經鋪天蓋地的臺電依然占據著電腦城,出品的充電寶和U盤隨處可見。藍魔曾經也想轉型手機,結果卻連第一關都沒能挺過,官方微博永遠停在了2016年。

音樂手機涼了,被它“殺死”的MP3還有人記得嗎?

(藍魔的最后一條微博)

MP3的繁榮和沒落,都與芯片有關:2006年開始,瑞芯微、全志、君正等國產MP3方案逐漸成熟,國產MP3的價格也一落千丈,成了幾乎人手一個的隨身玩具。


音樂手機涼了,被它“殺死”的MP3還有人記得嗎?

而更早的2004年,MTK成功開發(fā)出帶有解碼功能的芯片,山寨機從此也能兼作隨身聽。這個功能甚至比iPhone和索尼的Walkman 手機都早。再過3年,iPhone第一代上市銷售。這既是如今智能機的誕生原點,也是MP3時代喪鐘敲響的時刻。

磁帶復興?

卡式錄音帶這個名字,并不是因為磁帶本身的薄厚大小像張卡片。而是來自于飛利浦公司一開始,為它注冊的“Compact Cassette”商標。卡帶/卡式帶,其實是“Cassette”的音譯。

音樂手機涼了,被它“殺死”的MP3還有人記得嗎?

這可能有點硬扯,但“卡帶”這個名字,像極了中國人的聽歌史:盡管多數人對此毫無知覺,但外界環(huán)境的每一次震動,都在這里留下了漣漪。這些影響彼此碰撞、融合,最后生長出屬于每一個人的本土記憶。

音樂手機涼了,被它“殺死”的MP3還有人記得嗎?

這兩年似乎流行懷舊,不僅黑膠唱機重新走入了大眾視野,磁帶的銷量居然也有所回升。海內外相繼出現(xiàn)了幾款設計優(yōu)秀的隨身聽產品,想要把屬于過去的那份儀式感重新找回。

音樂手機涼了,被它“殺死”的MP3還有人記得嗎?


音樂手機涼了,被它“殺死”的MP3還有人記得嗎?

隨身聽出生40年了,你的那臺還在嗎?